如何调整污水的PH值能确保PAM与漂白粉的处理效果
在污水处理中,调整 pH 值是确保 PAM(
聚丙烯酰胺)与漂白粉协同作用的关键步骤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:
-
PAM 的适用 pH
-
阴离子 PAM:中性至弱碱性(pH 7-9),碱性条件下絮凝效果更佳(水解度增加)。
-
阳离子 PAM:酸性至中性(pH 5-7),酸性条件下电荷中和能力更强。
-
非离子 PAM:广泛 pH 范围(pH 6-8),但对高碱性敏感。
-
漂白粉的适用 pH
-
漂白粉(主要成分为 Ca (ClO)₂)在碱性条件下更稳定(pH 9-11),但过高 pH 会抑制其分解产生 ClO⁻(杀菌成分)。
-
酸性条件下(pH < 7)分解速度快,但有效氯损失大,需增加投加量。
-
投加 PAM 前:
-
若原水 pH 偏离 PAM zui佳范围,用酸(如 H₂SO₄、HCl)或碱(如 NaOH)调节。
-
示例:
-
若使用阴离子 PAM,将 pH 调至 7.5-8.5;
-
若使用阳离子 PAM,将 pH 调至 6.0-7.0。
-
控制 pH 波动:通过中和反应池或在线 pH 传感器实时调节。
-
投加漂白粉前:
-
若 PAM 处理后 pH 过高(如 > 9),需回调至 pH 8-10(兼顾漂白粉稳定性和杀菌效率)。
-
若 pH 过低(如 < 6),需用碱提升至 pH 7-8,避免有效氯快速分解。
-
小试步骤
-
取 500mL 水样,分成若干组,分别调节 pH 至不同区间(如 6.0、7.0、8.0、9.0)。
-
每组先投加 PAM(按优化用量),搅拌后静置,观察絮凝效果(上清液浊度、絮体大小)。
-
取絮凝后的上清液,投加漂白粉(5-10 mg/L),测试余氯浓度和杀菌率(如大肠杆菌灭活率)。
-
选择絮凝效果zui佳且漂白粉作用充分的 pH 值作为基准。
-
现场动态调整
-
初始按小试结果设定 pH,通过在线 pH 计实时监测。
-
若出水余氯不足(目标≥0.5 mg/L),可能需回调 pH 至 8-9,或增加漂白粉用量。
-
若絮体松散,可能是 pH 偏离 PAM zui佳范围,需微调 pH±0.5。
调整剂类型
|
优点
|
缺点
|
适用场景
|
硫酸(H₂SO₄)
|
成本低,反应快
|
腐蚀性强
|
降低 pH(酸性调整)
|
盐酸(HCl)
|
无残留,易控制
|
挥发性强
|
快速降 pH
|
氢氧化钠(NaOH)
|
高效增碱
|
易过量
|
提升 pH(碱性调整)
|
石灰(CaO)
|
廉价,缓冲性好
|
易结垢
|
长期碱性调整
|
注意事项:
-
避免过量投加导致 pH 剧烈波动(如回调时需分阶段添加)。
-
腐蚀性药剂需配备防护设备,投加点需远离 PAM 投加口(防止局部反应)。
-
优先满足 PAM 需求:根据 PAM 类型调整 pH 至zui佳絮凝区间。
-
兼顾漂白粉效率:通过回调 pH 或分阶段投加,确保余氯达标。
-
动态优化:结合在线监测和小试结果,定期调整 pH 控制参数。
-
安全与成本:选择经济适用的调整剂,避免过量投加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有效平衡 PAM 絮凝与漂白粉消毒的效果,同时降低药剂成本和处理风险。